中華奧運代表團出征東奧斬獲佳績,不管是在體操、羽球、柔道等項目,都頻頻寫下台灣運動史上新一頁,外界除了關心中華代表團摘下的獎牌數,回國後選手能夠獲得多少獎金,也受到矚目。
根據「國家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」,為獎勵體育選手訓練辛勞,出征東奧並獲得獎牌將可得國光獎金,金牌發給2000萬、銀牌700萬、銅牌500萬、殿軍也可得300萬、5和6名可得150萬獎金、7和8名則可得90萬元。
此外,台灣各縣市皆有獎勵金之規定,將提供國手獎金,而有鑑於本次中華代表團成績特別亮眼,有不少縣市除了發給獎勵金外,也紛紛提出加碼,台中市長盧秀燕就一口氣將縣市獎勵金從金牌15萬提高到300萬、銀牌9萬提高到200萬等。
因此於本屆奧運女子49公斤級比賽獲得第4名的方菀靈,可拿到國光獎金300萬,加上嘉義縣提供之獎勵金5萬元,共305萬;「證件妹」吳佳穎則可得國光獎金150萬,加上高雄市加碼的獎勵金20萬,共可得170萬元,同樣獲得第4名的舉重好手陳柏任則可得國光獎金150萬,加上台南市獎勵金5萬元,共155萬,台南市政府今表示體育處正在評估加碼。
全能競技體操好手唐嘉鴻、羽球周天成、拳擊陳念琴、手槍田家榛則均可得國光獎金90萬元,台中柔道女將林真豪除了可獲90萬國光獎金,也可獲市府加碼激勵金20萬,共110萬元。
金牌選手方面,「舉重女神」郭婞淳日前於女子舉重59公斤級奪金,可獲2000萬獎金,再加上台東發給之加碼獎勵金100萬,其所屬之富邦集團也發助威金280萬,可獲得總計2380萬元。
設籍金門的李洋除可獲國光獎金2000萬,縣府再發給獎勵金225萬、訓練補助金240萬,以及入選國手的7.5萬元,總計2472.5萬元;與之搭檔的王齊麟除可獲2000萬國光獎金,也可獲台北市加碼100萬、訓練金36萬,再加上網紅486先生頒發的獎金,總計可拿到與李洋同額的2472.5萬元。2人不愧是本屆奧運最大黑馬,除了金牌入袋,獎金也超過郭婞淳。
奧運銀牌部分,楊勇緯除可獲700萬,還可獲台中市府加碼200萬,以及富邦集團助威金140萬元,總金額累積1,040萬元;設籍桃園市的李智凱可獲市府加發150萬激勵金,華南金控獎金100萬,以及國光獎金700萬元,總計950萬元;戴資穎則可得國光獎金700萬、高雄市加碼84萬、合庫球隊獎金與升職加薪共計136萬,總獎金920萬元。
射箭男子團體魏均珩、鄧宇成、湯智鈞也因為設籍縣市不同,總計可獲得的獎金也不同,3人除可獲國光獎金700萬元,設籍桃園的魏均珩亦可獲市府加發之150元,總計850萬元;鄧宇成則可得台北市加碼35萬、訓練金36萬,合計771萬元;湯智鈞可得新北市加碼70萬元、訓練金36萬,再加上個人射箭第4名300萬國光獎金、市府獎金30萬,總計可拿1136萬元。
銅牌部分,跆拳好手羅嘉翎可得國光獎金500萬,以及新北市府加碼獎金50萬、訓練金共43.2萬,總計593.2萬元;同樣設籍新北市的舉重選手陳玟卉,除了國光獎金、新北市府獎金外,第一銀行也頒發25萬元,因此可得618.2萬元。
高爾夫球選手潘政琮日前在個人賽奪銅,除可獲國光獎金500萬、市府與縣長發給獎金100萬,富邦集團也提供助威金70萬元,共可領670萬元。
而在本次奧運也表現亮眼的桌球項目,混雙林昀儒、鄭怡靜奪銅,各可得500萬元,台北市府也提供加碼獎金25萬、訓練金共61萬;另鄭怡靜可獲合庫一次性獎金及升職加薪共72萬元,總金額累積633萬。
此外,桌球小將林昀儒因為男子單打第4名,可得國光獎金300萬,北市獎金15萬、訓練金52.8萬,合計67.8萬元,另合庫提供獎金、升職加薪以及營養費加碼,共可得150萬元,再加上嘉義市金石建設董事長柯建利再發奧運獎金100萬元。林昀儒2項比賽合計可得1178.8萬元。
看更多 CTWANT 文章
陸羽球女雙「我X」喊不停 韓羽球協會抗議!陸網暴怒:不懂英文?
復仇成功?林昀儒男團「力克奧洽洛夫」靦腆笑回:是對自己的肯定
陳少曼出戰馬術障礙賽 「排名並列第47名」無緣晉級決賽
今日推薦奧運影音
一般民眾的購屋順序,通常是先有自住房,之後有多餘的資金,再買第二間、第三間房,來當包租公(婆)或投機客。由於本書以基礎理財為目的,因此專註於討論自住房。
富人創造現金流入,中產階級買進負債
假如買房是為了自住,那就是要打算解決居住的問題。當我們好不容易存到200萬元、300萬元的頭期款,是不是就要急著買房?這是一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。如果你決定買房,就代表你要將這筆錢全數投入,然後每個月負擔房貸,持續20年或30年,而這筆支出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?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呢?
我們先從居住的「需要」去思考。試想,出國旅行時,你都怎麼解決「住」的問題?例如:打算到日本關西來一趟「京阪神奈」(京都、大阪、神戶、奈良)之旅,旅客通常都是找飯店來解決住宿問題,總不可能委託當地的房仲業者,幫你在4個城市各買一間房子吧?同理可證,如果我們想要解決居住問題,並非只有買房,租房也可以是個解決方案。
暢銷理財書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中有提到,富人、窮人與中產階級的差別:
- 「富人」:買進並且持有資產,創造現金流入。例如:持有定存就有利息收入、持有股票就有現金股利收入、買房出租就有租金收入。
- 「窮人」:只會花費,造成現金流出。
- 「中產階級」:買進並且持有「自以為資產」的負債。例如:拿大部分的積蓄去繳頭期款,沒有資產可以創造現金流入,然後跟銀行貸款買房。事實上,那是買進「讓現金流出」(每個月繳房貸)的負債!
此處點出了一個極為重要,不過,多數人都會忽略的觀念─貸款買房除了要支付利息之外,也同時放棄了用數百萬元的頭期款,去創造增值的機會。
先「存指數」再買房,資金運用更有效率
基於上述理由,假如我們優先買進資產、延後買進負債,就可以讓資金的運用更有效率。例如:將300萬元的頭期款,佈局指數化投資(存指數),靠著每年的股息,再滾入買零股,以6%年化報酬率計算,10年後會成長到540萬元、20年後變成960萬元、30年後更高達1,710萬元,等於分別增值80%、220%、470%(詳見圖5-1)。
晚幾年買房,同時讓資金有效率的成長,屆時將可以拿出更多的頭期款、減少跟銀行貸款的金額。每個月付出去的房貸變少,等於是減少現金的流出,也就是往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所說的「有錢人」更接近一步。
《二十一世紀資本論》一書中提到,歐洲、美國前1%的有錢人,也就是淨資產超過2,000萬歐元(約合新臺幣7億元)的頂級富豪,他們的房地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大約是多少呢?平均是10%左右。
其餘90%的財產呢?多數是股票和公司持分。例如:微軟創辦人比爾.蓋茲(Bill Gates)、股神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、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(Jeff Bezos),都是靠著經營事業、公司創造盈餘,所持有的股票市值隨著時間增加,才累積出龐大的財富。反觀多數的中產階級呢?恐怕是90%的財產都集中在一間房子上。
資產增值超過房價漲幅,就不用擔心購買力下降
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:「10年、20年之後,房子也會增值,晚10年買房,不就愈買愈貴嗎?」沒錯,先不論薪水是否有可能增長,如果你只是把頭期款放在抽屜裡,或是存進銀行,不管晚幾年買房,對你的購買力都不會有幫助。
不過,把錢拿去「存指數」就不一樣了。房價跟指數都有可能會愈墊愈高,但是,如果10年後房價增值50%,你投資於指數的資產卻增值80%呢?當你的資產增加的速度超過房價上漲的速度,對你的購買力而言,房價根本不算上漲,還算是相對跌價呢!只要錢夠多,沒有買不到的房子。
當然,很多人選擇咬著牙買房的理由,常常是迫於現實,例如:屋子漏水可是房東不願處理;屋主收回房子,因此被迫搬家;甚至是為了結婚,而被長輩要求買房等。然而,只要你還有選擇的自由,請別忘了,買房不是解決居住問題的唯一方法,請務必把「暫時租房,把頭期款養得更大再買房」,列入考慮的選項之一。
本文獲得《Smart智富》授權刊載, 。
本文摘自《高效率理財術 教你存滿1000》/余家榮(效率理財王)/Smart智富
留言列表